軍事訓練管理劇團

關團長勞軍照片

我在後方的工作,自覺也做得差不多了,於是在民國32年(1943年)的七月出發,那天是七月八日。首先英德縣去。

英德縣的縣長是王幹英親自接見,其實每次到一個地方,都是由當地的縣長接待的。

當時我的團員,包括了小武李少林(即後來的武打演員林蛟)、錦雲英,翻翻筋斗的李伯秋,梁四、謝新、李發是幫手,而花旦則是我的親表妹高飛鳳。

另外還有馬笑英,說起馬笑英參加我的劇團的經過,真有一段故事的,她本來是一個名為「事工劇團」的團員,是由紐約的華僑蘇先生組織的,全團俱是女性,而且她們都是中學生,只十一、二歲,最大的不過十五歲,整團人起初是有聲有色的,在戰區穿州過省,曾到過動慶演出,但因為他們是依靠政府的糧餉接濟的,所以到達英德時,錢銀已不甚寬裕,團員只有四散,有些回家,有些流失。

而馬笑英在事工劇團,是做管理和教戲的,有一天她到我們的團來探望我,眼見我的團員個個衣着整齊,團中食用和紀律良好,於是就要求入我團幫忙。

我給她一百元一個月,夠吃飯和消費了。和其他團員也是一樣。

說起我的團為什麼會有這樣好的紀律?這是由於我並不用普通的戲班管理方法管理。傳統的戲班管理是非常鬆散自由的,戲人往往因此而不守規矩,故有謂「戲子無行」的俗語。

而我則不用,我是以軍事訓練加入戲班管理方法中,這樣一方面加強了團的紀律,一方面又是管理戲班,這對於在戰區中的行動和紀律保持,起很大的作用。我的團員方面,亦都因為自己是投身報國,自願投效,對於我的軍隊管理方式,亦無異議或不滿。

我自己以身作則,團中的粗重物件,雖或有工兵替我們担抬,但有時候船泊碼頭,工兵未到,船與岸上滿是泥濘,我都會搶先抬着那些重的東西,我行走上去的。

那時每個戲箱都有五十多磅,我們因為要行動迅速,十多個團員,連衣服,連道具,只有二十個戲箱,一船團員都可負得起的。

當日馬笑英跟着我的團後,首先是在英德,當地的游擊司令名叫莫雄,他是住在滄江的。他是一個非常有義氣的人,雖是鄉下的人,但說話詼諧,我們一到埗,他就接了我們一團人到他的家裏去招待。

(摘自《關德興自傳》,原載於香港時報1987年12月2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