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靚就改名緣起
話說「祝華年劇團」去江門演出,可能是鄉間地方,衞生設備並不完善,我患上了癩疾。
俗語有云:「行運暗瘡倒運癩」,這時的我,可說是最最倒霉了;一方面經濟拮据,一方面又身染惡疾。
然而,戲班有一個流傳很久的傳說,認為一場癩疾過後,會將霉氣去盡,必定可以否極泰來,成為大老倌的。
這雖然是毫無根據的傳言,但是確有這種事例,現在許多大老倌在成名之前,也曾生過癩疾,真是信不信由你,讀者諸君亦可拿此作茶餘飯後,談笑聊天的資料。
我生過這場癩疾,果然聲名日高。
當然我自己亦是經過努力的,所謂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,七分的努力加三分運氣,方能成事。
我在那階段,最留意每一位大老倌的演出,希望從中能學到一絲半點,對自己的藝術修養有所提高。
有一位大老倌,最能吸引我的視線,在我心目中,他的做手、關目、身形,都是第一流的。他就是於「祝華年」担任小武的「靚就」。
靚就是我第二位師傅靚元亨的另一位得意門生。
漸漸的,我從觀察到模仿,在台上演出時,在台上演出時,不期然流露上靚就的影子。觀眾是最眼利的,他們見我做得「似模似樣」,竟替我改了個名字「新靚就」。
我聽了之後,是歡喜萬分的,原因是靚就是我慕名已久的大老倌,另外我當時,實在只是個無名小卒,能引起觀眾的注意,又怎不教人欣喜莫名?
在徵詢得靚就的同意,我就改名「新靚就」,從此就以這個藝名在劇壇上出現。
靚就既是靚元亨的徒弟,在名義上,我們是同門的師兄師弟,但實在我的藝術修為,有很多是從靚就身上學來的,所以靚就實在是我半個師傅。
在戲劇這一門藝術當中,要成為出名的藝人,是不能單憑運氣就成的,就是有人提拔,也要有點材藝,方能闖出名堂,為觀眾所接受。
我就是不斷的努力,不斷的學習,方能掙扎到一點點名氣,為觀眾所知悉。
就在我19歲那年,我被班主陳少華提拔,在「祝華年劇團」中,升了做二幫小武。
那時的正印小武是靚雪秋,而靚就,則因在有次亖玩槍時,槍械走火,中彈而亡。
升了使第二小武,人工當然增加不少,我自己是個很念舊的人,既然手頭有點錢,對曾幫助自己的人,理應有所報答。
當我收到了第一次加薪後的薪金,我就買了一些禮物,去探望師傅新北的家,以謝他提携之恩。之後,又乘著年終散班休假之便,將母親由開平縣赤坎的家接到廣州來,一起共渡新歲。
(摘自《關德興自傳》,原載於香港時報1987年10月29至30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