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難知良相,亂世出英豪

有良師自有高徒,關德興在名武生「新北」身上領悟到班中少林武術的秘奧,加上他本身的天生神力及靈活的身手,遂奠定了關德興日後對武術修養的湛深程度。
到了十六歲那年,關德興跟隨師傅「新北」返回廣州。不久,「新北」赴美登台。臨走時,不但對關德興鼓勵一番,更連點穴的秘本亦送了給關德興。但關德興本着點穴一類功夫過份歹毒,有傷陰騭,故此將該秘本毅然扔掉。由此可知關夫子仁厚之處。
為了更進一步深造粵劇曲藝,作為日後演出基礎,關德興再拜名師「靚元亨」,由於他勤奮自勵,處處用心,後來因替當時紅極一時的武生「靚就」演出,竟風雲際會,一舉成名,以「新靚就」走紅舞台。
二十一歲對關德興來說,不但是他在戲行中的一個轉捩點,更是在他武功修為上的一大躍進。當時,關德興已經在「祝華年」劇團漸漸紅起來,加上約滿,有意自己出來闖一番事業,故此毅然離開劇團,決定憑個人的力量去另組新班演出。由於關德興四處廣交朋友,不免結識江湖中人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中,關德興獲得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走江湖賣藝奇人的青眼,更認了他作為義子。

洪家與白鶴

這位關德興的義父,名叫霍雄綽號「金山雄」。因為關德興治好牙患而與他結識。原來,霍雄乃一位隱名武術高手,曾擅洪家與白鶴兩派拳術。尤其對於白鶴派拳術而言,更是當代名師黃漢榮的嫡傳弟子。一手「穿、冚、拋、扱」長橋大馬的白鶴拳術,打來拳風腳影,確有高人的風範。
「白鶴派」拳術,又名「俠家」拳術。傳說源自西藏喇嘛僧,故又名「喇嘛派」。此派拳術,大開大閤,講究「殘、閃、穿、截」四大要訣。當年「廣東十虎」之一的王隱林,便是該派中的表表者。王隱林的首徒黃漢榮,不但武技精湛,且神力過人,能雙手同時拋六十斤重的「耳牌」(一種鎖形的練武器具)。霍雄為黃漢榮的嫡傳高足,其武功自然不弱。
至於洪家拳術,仍源自南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。因發覺本身所學過份剛猛,全屬長拳大馬的動作,故此當洪熙官與方永春結婚後,將妻子所練的福建「鶴形拳」招式混入本身的技藝之中而自成一家。不久,洪家拳術迅速地在嶺南一帶發揚光大,儼然南少林拳術中的一大代表。
由於關德興先後受學於三位師傅,故習三人之所長於一身。雖然所習的武藝頗為博雜,但卻未因此影響了關德興的武術修為。相反地以他的勤修苦練,加上了他的習武天資,終能於日後截長補短,去蕪存菁,習大成。

(摘自羅熾導演的《關德興傳略》)